11月28日,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典禮在北京盛大舉行。山東大學儒學院王學典教授主編《20世紀中國史學編年》,杜澤遜教授主編《尚書注疏匯校》榮獲本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這也是該校首次兩項成果同屆獲此殊榮。
《20世紀中國史學編年》由王學典教授主編,陳峰、郭震旦、姜萌編撰,2014年于商務印書館出版。全書分為1900-1949、1950-2000兩卷四冊,共計200萬字。王學典團隊以敏銳的學術眼光精準定位于“20世紀中國歷史學”這一重大研究課題。20世紀初,中國史學史開啟新紀元,“中國現代史學”從此由無到有,創造了歷史學上一個新的輝煌。為波瀾壯闊的20世紀做史學編年,這項工作幾乎前無所承、白手起家。從發凡起例,到條目甄選;從材料收集,到思路整理;從細節考訂,到意義衡估,王學典帶領團隊開山辟莽,前驅先路,共積十二載之力完成。該著作以編年史體裁全面反映了20世紀中國史學發展的歷程和概貌,集研究性資料性于一體,兼有文獻學、學術史、思想史等多方面價值,被譽為“20世紀中國史學研究的重大基礎工程”,百年史學之“世紀盤點”和“中國史學的‘一次新的日出’”。該成果曾獲山東省第三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尚書注疏匯校》由杜澤遜教授主編,2018年于中華書局出版。2012年,新的儒學高等研究院在整合組建之際,面向全校征集儒學研究課題,杜澤遜教授主持的“十三經注疏匯校”被立為重大項目予以支持,在此基礎上,該項目于2016年被列為山東省委宣傳部“儒學重大基礎研究工程”子課題予以立項資助。《尚書注疏匯校》9冊即為“十三經注疏匯校”項目的第一份正式出版成果。該書以明萬歷北京國子監刻《十三經注疏》為底本,并用其他校本18種,吸收15家前賢校勘成果,將其匯校長編,既反映了版本源流,又能反映《尚書注疏》在刊刻過程中文字變化的軌跡,同時也能看到前人校記的遞承關系,為《尚書注疏》的研究和使用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文本。著名學者、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許嘉璐先生曾在專函中寫道,杜澤遜教授“左右率眾賢生積七載之冷寂,孜孜不輟,功則偉矣,遠矣”,認為該成果“必有功于當世,尤在永錫我類,時愈久則愈顯”。
全球華人國學大典自2014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繼續由岳麓書院、鳳凰網、敦和基金會聯袂主辦,主題為“致敬國學,繼承創新,文明互鑒,重建斯文”。獲獎者中包括了翻譯泰斗許淵沖、歷史學家許倬云、知名學者陳來、著名作家馮驥才等致力于傳承、傳播和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貢獻人士。據悉,這屆大典比往屆更注重當代化、年輕化和民間化,主辦方希望能夠借此在全社會形成一種關注、重視和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許嘉璐先生出任總顧問,由九大學術支持單位代表和主辦方從海內外聘請的200至300名國學領域專家學者組成專家推薦委員會,共同評選出國學終身成就獎、國學成果獎和國學新秀獎等,其中本屆國學成果獎24項。截止目前,山東大學儒學院共計4項成果獲此殊榮,2016年蕭滌非教授主編、張忠綱教授終審統稿的《杜甫全集校注》獲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成果獎,鄭杰文教授主編《中國經學學術編年》獲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 (供稿: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