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經開區疃里鎮提出集約各村資源優勢,聯合抱團發展養殖業,引領集體經濟蓬勃發展,帶領村民們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幸福鵝項目工作人員湯蘇真說:“我們村挨著一條河叫幸福河,所以養的鵝叫幸福鵝。現在我在這里喂鵝,一年收入兩萬多塊錢。”
疃里鎮的“幸福鵝”是鎮上7個村子“抱團”共同投資發展的村集體養殖產業。這么大的項目,以前村民們想都不敢想。
濟寧經開區疃里鎮店子廟村黨支部書記楊培廣介紹:“為了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我們村里,沒少給我們找點子、出路子,最終決定養殖肉鵝。”
山東省濟寧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組織部長劉寶成說:“確定了多村聯合抱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模式,一個村力量單薄,通過這種抱團取暖,把他們身上的資金都整合起來了,合力發展一個產業,到時再分紅。”
有了區里牽頭,去年,疃里鎮上挨得近的七個村很快就交了報名表,但一聽項目需要村集體掏錢投資,還要把錢只交給一個村管理,村民們有些不樂意。濟寧經開區疃里鎮前張村村民張清瑞說:“我們村集體的錢拿到外村去,搞經營,讓人家去經營,咱們心里也沒底,要是賠了怎么辦?生意好孬不知道,做成了什么樣咱也不清楚。”
為了打消村民的顧慮,當地幫七個村成立了合作社,引入第三方財務公司,并建立起了公共管理平臺,每個村選出兩位代表隨時監督。很快,7個村共同出資100多萬元,建起了4個高標準養殖場,幾個月后,頭一批三萬只“幸福鵝”出籠,剛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一下子帶來了二十多萬元收益。為了更高效地利用養殖大棚,棚里還建起了魚、鵝混養的生態養殖模式。山東省濟寧經開區疃里鎮四合新村黨支部書記狄宣曾說:“鵝在池塘里活動、嬉戲,它能給魚增加氧氣,魚又把鵝的糞便作為一種食物,又凈化水,它就形成了一種鵝魚共生的一種良好的循環模式。”
不到一年,7個村分別拿到了超過了3萬元分紅。今年,基地還擴大了養殖規模,預計年產肉鵝5萬多只,產鵝蛋3萬枚,可實現年利潤120萬元。在疃里鎮的帶動下,周邊幾個村子也聯合起來養羊、種植無花果等。目前,濟寧經開區已經有合作社31家,72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山東省濟寧經開區黨工委委員組織部長劉寶成表示:“繼續推廣抱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模式,鼓勵村黨組織領辦產業項目,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探索農村新業態,促進三產融合,推動鄉村振興。”(來源:大眾網·海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