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們做好基層工作的精神引領。近年來,文化大省山東致力于“美德山東”建設,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站在了時代前沿,推動了全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發起的山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主題報道活動將深入山東各地,展示“美德山東”建設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切實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風箏,又稱“紙鳶”,是我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品之一,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其設計、造型、扎糊、繪畫、放飛等各個方面都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并且在千年歷史演進中,衍生出了獨特的“風箏文化”,飄飛在詩詞歌賦之中,也讓傳統工藝以活態形式流傳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里。
濰坊市寒亭區歷史悠久,有豐厚的人文底蘊和歷史文化遺產,被譽為“中國風箏文化之鄉”。近年來,寒亭區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特色優勢,加強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推動民間藝術與新理念新生活相結合,打造寒亭區文化品牌,設立文旅產業專項資金,夯實文化人才支撐,積極組織策劃開展特色文化活動等,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賦予新內涵。
保護鳶都文化,濰坊寒亭始終是堅定行動派
“清明放斷鷂,風清疫病消?!背弥号ㄩ_時節,走出家門踏青賞景、放飛風箏,傳遞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希冀與祝愿,這是古人在清明時開展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文化活動。
濰坊風箏,興于明初的楊家埠村(今寒亭楊家埠村)。至乾隆年間(1736—1795),風箏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手工業。歷經近三百年的輝煌,傳統風箏技藝在現代化制作工藝的沖擊下,悄然淡出了歷史的舞臺,如何讓傳統技藝得以保護,再次煥發昔日榮光,寒亭早已在文化兩創的道路上探索了近四十年之久。
不舍寸功,才能善作善成。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原楊家埠風箏廠),建于1986年5月,是當時國內最大的風箏廠。風箏場是集風箏生產、年畫印刷與民俗旅游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大觀園。
走進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感受到的是淳樸的民風民俗,追溯得是明清的遺風,看到的是傳統風箏精湛的制作工藝,聽到的是楊家埠百年的風箏故事,說的是當地動人的傳說......仿佛置身于風箏的世界。
風箏博物館內匠人們沿襲楊家埠風箏派制作技藝,把年畫與風箏融為一體,其構圖樸實優美,形象鮮明生動,富有神韻和藝術魅力,將“放到天上是風箏,掛在墻上是年畫”的技藝精髓表現得淋漓盡致。
“濰坊風箏具有起飛平穩、放飛高的特征。無論是軟翅、硬翅還是串式、立體式的風箏,除了板子風箏需要墜外,其他不需要任何輔助物都能平穩地直升藍天?!眲偖厴I的大學生許文釗說起風箏來頭頭是道。
經過近一個月學習實踐,許文釗終于獨自完成了風箏骨架的制作,纖細的竹條韌勁兒十足,細長的綁線借助精巧的手法,將骨架牢牢地固定,一個竹蜻蜓展現在眾人的面前。
“我本來有機會出國深造的,但我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熏陶,實在是放不下風箏技藝的學習。書可以隨時讀,但技藝不能沒有傳承?!痹S文釗道出了90.00后的心聲。
近年來,隨著與國際文化交流的日趨頻繁,楊家埠民間藝術大觀園以其獨特的民風民情、濃郁的鄉土氣息,吸引了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游客來此觀光旅游。世界教科文組織來此參觀后批示:“不遠的將來,楊家埠將成為山東乃至全中國的民俗旅游中心”。
傳承鳶都文化,濰坊寒亭始終是重要引領者
精益求精,才能更進一步。走進寒亭區楊家埠旅游開發區楊家埠村,大大小小的風箏店在路邊排列開來,各式各樣的風箏讓人眼花繚亂。
“3000平方米的廠房,數百名工人穿梭其中,大型鋼架結構鑄件比比皆是......”當看到這樣的場景時,你會想到什么呢?如果告訴你,這里是風箏、花燈制作現場,你會怎么想呢?
張華剛是名80后,土生土長的寒亭人,作為新一代的風箏制作人,他有著自己的小目標。
“從小就接觸風箏,原來都是跟隨父輩制作傳統的風箏?,F在我要制作現代的風箏,讓風箏與花燈相結合,做出我們寒亭的品牌?!?/p>
“放在地上是花燈,飛到天上是風箏?!弊鳛樘祉槻薀糁谱鲝S負責人,張華剛早在三年前就開始了風箏與花燈形結合的探索,他多次南下四川自貢,北上遼寧,學習當地的花燈制作技藝。
“現在國內最好的花燈技術還是在湖南,我們現在經過了學習、模仿階段,現在正是突破創新階段。”
學成歸來,張華剛將濰坊風箏與花燈相結合,從花燈、風箏的款式創新、改進材料等進行全方位提升,設計的花燈風箏除了傳統的虎、魚、蝴蝶等造型外,還融入了動漫、萌寵等元素和主題,得到了更多年輕人的青睞。制作的風箏遠銷國內外,拓展成了集展覽、放飛、銷售一條龍的風箏產業。
“風箏和花燈在制作工藝上有許多相通的地方,雖然一個是平面的,一個是立體的,這對于制作難度上并沒有太大的局限,關鍵是可以將兩者優勢相結合,這樣就更加突出,更能展現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理念?!?/p>
如今,張華剛已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風箏王”?!拔覀兊幕粢呀浀巧狭吮本┒瑠W會的舞臺,這對于我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同時也證明了我們寒亭花燈制作工藝是不遜色于湖南的花燈。風箏與花燈相結合的方向是沒有錯的。”
出圈鳶都文化,濰坊寒亭始終具有全球視野
久久為功,才能行穩致遠。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惟撐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惟奮斗不止方能沖出重圍。
“農家小院里的國際貿易?!薄靶∽鞣?,大品牌。”在寒亭區一處僻靜的民宅,一扇普通略帶陳舊的木門,一處不高的木臺階,已經被磨得有些斑駁......
這樣一處看似普通的民宅內,推門而入,兩只高約1.5米的風箏首先映入人們的眼簾,隨后就是眾人的驚呼不絕于耳。
“這是李元芳的皮膚?!薄斑@是手工的龍頭風箏。”沒錯這就是山東省省級非遺傳承人郭洪利的家。
在這個不足200平方米的民宅中,有傳統手工風箏,大的長約幾十米,小的只有成人大拇指大小,有傳統的佳人圖,有游戲中的各色皮膚,更有國際品牌的專屬品......跨越百年,引領潮流。
“民族就是世界的。傳統文化的魅力是無窮的。我們要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進而發揚光大。這里的風箏都是手工制作,而且是手繪品。”郭洪利看著一屋子的“寶貝”,甚是自豪。
2021年,郭洪利與王者榮耀合作,推出李元芳飛鳶探春游戲皮膚,銷量破百萬;開設線上直播,“輕風戲紙鳶”風箏互動游戲參與量超8000萬次,總在線觀看人數超650萬人次,風箏皮膚點擊量超過1億人次;聯手3D古風手游《浮生為卿歌》,以手工紙鳶聯動《浮生為卿歌》玩具——風箏:箏吟錦鳶,打造春日風箏主題活動,攜手傳承風箏傳統文化。
“我們傳統的東西,不能固步自封,要接觸新鮮的事物,要進行有機的結合。設計和制作風箏都是免費的,雖然經濟上有損失,而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郭洪利對于爆款風箏產品,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創意設計植入生活。郭洪利還與多家國際奢侈品牌合作,將風箏元素融入產品設計、專柜美陳、專題活動。其中沙燕風箏被文化和旅游部選為國禮“文化中國禮”,發往170多個中國各駐外使領館,海外文化中心和旅游辦事處,將濰坊風箏文化和技藝傳播到世界各地。
“近兩年,我還設計了抗擊疫情等一批重大現實題材風箏。讓風箏與現實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讓風箏成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同樣也成為藝術的一部分,這樣更利于百姓接受。”郭洪利眼中閃著光,對未來充滿信心。
近年來,寒亭區深入貫徹落實“兩創”方針,以濰坊市創建“東亞文化之都”為契機,著眼風箏文化特色優勢,以融合創新為動力,推動傳統工藝與新需求、新理念、新技術深度融合,促進非遺活態傳承與傳播,真正實踐了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
行進在文化兩創征程上的寒亭,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夢工廠”;
行進在文化兩創征程上的寒亭,是一個創造人間奇跡的“魔幻屋”;
行進在文化兩創征程上的寒亭,是一個激活文明魅力的“升級艙”。
過去已去,未來已來。我們已經被歷史所書寫,我們必將書寫新的歷史。我們堅信,立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流;于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
站在今天特殊的時間節點上,我們更加清晰地感到在賡續千年夢想、走向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傳統文化的光彩仍然燦若星辰,寒亭的文化兩創之路,并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大的勝利與榮光?。▓D/文:張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