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們做好基層工作的精神引領。近年來,文化大省山東致力于“美德山東”建設,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站在了時代前沿,推動了全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發起的山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主題報道活動將深入山東各地,展示“美德山東”建設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切實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山東梆子是流行于山東省魯西南及魯中地區的傳統地方戲曲劇種。又名“高調梆子”,簡稱“高調”或“高梆”。因其高昂激越的特點,被人稱為“舍命梆子腔”。2008年6月7日,山東梆子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年來,泰安以山東梆子傳承為抓手,不斷深耕于傳統文化領域,持續發力,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提煉主題、獲取靈感、汲取養分,把泰山積極進取、向上向善的傳統文化與時代價值相結合,運用靈活多樣的藝術形式進行當代表達,推出一批底蘊深厚、涵育人心的優秀文藝作品,為泰安新時代經濟社會建設注入強大活力,提供智慧文化支持。
高腔一唱震云霄,泰安徂徠出英豪
“一座大山聳入云,養育英雄徂徠人。一方熱土種丹心,生長不屈民族魂。”
一曲高腔,婉轉大氣;
一臺亮相,非比尋常;
一段故事,扣人心弦;
一個火種,賡續綿長......在泰安市山東梆子藝術研究院,大型山東梆子現代戲《徂徠山花》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當中。
演員們每一句唱腔都韻味十足,既有傳統唱腔的高亢又融合了現代戲曲的細膩,讓人聽上去心明耳悅;每一個動作都做得有板有眼,眼睛傳神,動作見真功;舞臺背景力求真實,再現當年激情燃燒的歲月。
本劇導演宋惠玲說,該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了發生在徂徠山的一段革命傳奇故事,“俠”和“義”,是這部劇與眾不同的獨特氣質。劇中人物至剛、至柔的個性;舞臺上極致的唯美與極度的慘烈,不斷交替、疊畫......將呈現出強大的藝術對比和舞臺張力,以此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泰山兒女們,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奮不顧身、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和英雄氣概,激發出蘊含在民族血性中的磅礴力量,傳遞黨的革命精神號召的偉大力量!
千人千面譜大義,泰安忠義賡古今
話說,《徂徠山花》是一個極具革命浪漫主義精神的、有溫度的、并具有傳奇色彩的動人故事。
劇中主要人物“山花”,是一個潑辣勇敢、愛憎分明的“山妹子”,
內心裝滿了對美好生活和理想愛情的無限憧憬。
“山花”從小跟著大山習武練藝,一身俠女風范。一個現代版的“花木蘭”精神和形象,在她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也成為當地女性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敢愛敢恨,家國情懷的象征。
“茫茫大山紅旗揚,徂徠山來了共產黨”。劇中人物“大山”,是一個忠實厚道、淳樸善良的山里漢子,為報家國仇恨,含淚舍棄與心愛之人的婚約,義無反顧的上山參加了抗日游擊隊伍,舍小家顧大家,愛國情懷油然而生。
丁守利,一個具有非常復雜性格的人物,懦弱使得他選擇充當了一個日軍的“順民漢奸”。但最終,一切都隨著隆隆炮聲而破滅……
該劇突破了以往抗日神劇中“定義式”漢奸人物形象的束縛,更深入地從人性角度的真實性、復雜性、多面性進行挖掘,留給人以更多的思考,也凸顯當地民眾抗日萬眾一心,不屈不撓的決心,映射出新時代泰安百姓始終跟黨走的堅定信心。
數字賦能新時代,泰安精神勇創新
在當今數字化發展迅猛的新時代,數字技術對于舞臺藝術創作來說,是需要面對的新課題。該劇的舞臺呈現,創新地運用數字化技術與傳統舞臺模式相結合,以此,展現“數字與藝術”的高度融合。
劇中的情感線在表現手法上,充分調用現代音樂配樂技法和新穎獨特的舞臺手段,使其浪漫、唯美,以青年觀眾的視角入手,契合當代人的審美,打造一部既有革命主義題材的壯美,又不失戲曲本體的詩化唯美的藝術精品!
“我們有本事做好中國事情,還沒有本事講好中國故事?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心。藝術工作者有責任將這種精神進行傳承和宣揚。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是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更是向人民強化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成為了劇組全體演職人員的共識。
一劇空前萬人巷,青年接過手中“腔”
“戲曲的生命在于傳承,而一場舞臺表演的生命在于觀眾的認同,新時代下,戲曲表演必須緊跟時代,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加入新時代的‘音符’才可以讓我們的戲曲走得更好更遠。”
在主創團隊的選擇上,本出劇目大膽起用了“青年主創人才”,為戲曲傳承、藝術創演培養中堅和新生力量。只有不斷地尋找在舞臺上的問題,不斷尋根摸底地改進提升創演質量才對得起每一名觀眾,對得起自己的職責。
“在整個人物的塑造上,人物內心戲的變化表演和唱腔的強弱控制是最大難點,但也是最出效果的亮點,一句唱腔、一個眼神、一個轉身甚至連手指翹起的角度她都反復練習過近百次。”泰安市山東梆子藝術研究院的青年演員們一邊練功,一邊擦拭著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地面上已經濕了一大片。
泰安市山東梆子藝術研究院始建于1953年,是從事山東梆子研究傳承近70年的國有戲曲專業團體,研究院長期實施“以戲帶練、以賽促練、重點培養、獲獎加分”的人才培養措施,人才培養成果在山東省名列前茅,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山東梆子藝術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下一步要繼續發揮文旅系統的優勢,深入發掘這些精神寶藏,創排提升一批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展演展播一批紅色經典劇目。貼近群眾的藝術形式,讓廣大市民在藝術感染中接受了精神的洗禮。”導演宋惠玲目光灼灼,言語鏗鏘。(圖/文:張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