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們做好基層工作的精神引領。近年來,文化大省山東致力于“美德山東”建設,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站在了時代前沿,推動了全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發起的山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主題報道活動將深入山東各地,展示“美德山東”建設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切實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千年文脈、底蘊深厚;千年積淀,博大精深。
這里是濰坊,也是東夷文化的核心區域、齊文化的腹地、兩漢經學的重鎮、明清海岱間的文學重鎮。奎文區作為濰坊市的核心區域,承載厚德精神,人文氣息濃郁。奎文人民充分利用文化資源稟賦,用文化凝聚、浸潤人心,探索出一條以文化建設促進社區治理的新模式。
非遺助力就業增收,居民生活“興”起來
“九千繡花女、十萬織布機。”這段話描述了濰坊刺繡鼎盛時期的情形。作為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奎文區工福街社區將非遺技藝保護傳承與助力特殊群體就業增收巧妙結合,欲再現“九千繡花女”。
2014年,馬麗麗剛到工福街社區工作時,這里老舊小區多、特殊人群多、遺留問題多、社區資源少。針對特殊人群多這一特點,奎文區文化館為工福街社區請來濰坊刺繡傳承人李銀鳳,持續性開展非遺文化傳承項目,解決特殊群體的就業、生活問題。
“我們社區有的二寶媽媽一晚上可以繡兩個杯墊,有接近100塊錢的收入。”工福街社區黨委書記馬麗麗自豪地說。非遺傳承人的手把手教學,不僅讓濰坊刺繡后繼無人、瀕危的傳承狀況得到改善,也讓更多賦閑在家的居民可以通過手藝找到一份彈性工作,提高生活水平。
奎文區以實際行動證明了非遺文化不僅能促進精神豐盈,更能創益增收,居民生活“興”起來了。
文化志愿服務暖人心,居民生活“安”起來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進入工福街社區二樓,傳來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動人旋律,這里是工福街社區的暑期公益托管班,此時,孩子們正在上音樂課,用稚嫩的童聲演繹著對黨和祖國的熱愛。
“托管班是公益的,不收任何費用,來上課的老師都是社區招募的文化志愿者,現在上課的兩位老師分別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和魯東大學的研究生。”馬麗麗介紹道。據了解,工福街社區暑期公益托管班7月13日開班以來,為孩子們免費開設了國學、書法、繪畫、音樂、舞蹈、跆拳道等課程,幫助社區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解決學生暑假期間的教育及照護問題,解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
暑期公益托管班的背后映射的是工福街社區的文化志愿服務的暖心與精準,真正幫助群眾解決所愁、所盼,讓居民生活“安”起來。
厚植“三悅”文化,居民生活“樂”起來
奎文區芝爾莊社區厚植“悅文、悅享、悅生活”的“三悅”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服務群眾,鑄就社區文明底色。
“悅文”指建立包括村史館、藝術館、文化禮堂、文化廣場、文化長廊等在內的“兩館一堂一場一長廊”;“悅享”是以孔子學堂和村報《今日芝爾莊》為依托,與社區居民共享文化成果;“悅生活”則是在君泰文創產業園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文化項目、文化活動和文化產業鏈,打造濰坊文化創意產業典范和文化產業樣板。
“去年年底成立孔子學堂以來,至今已發展到200多名學員。”芝爾莊社區工作人員為記者們介紹道。據了解,孔子學堂免費開設傳統文化、聲樂、舞蹈、瑜伽、書法五個班,社區鼓勵學員們至少報一個班,到了年底學員們會互相交流、展示學習成果。在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中居民之間距離拉近了,社區矛盾減少了,精神世界更愉悅了。
《今日芝爾莊》2005年創刊至今已有17年歷史,如今已有148期。這份承載著社區發展歷史的村報,也由原本的進行黨政會務公開的平臺,發展為現今的進行文化教育、思德教育的陣地,潤物無聲地影響社區居民。
以“悅文”夯實文化陣地、以“悅生活”盤活文化項目、以“悅享”共享文化成果,芝爾莊社區讓居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精神世界更加富足,讓居民生活“樂”起來。
文化的力量根植人心,才能煥發出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奎文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社會良序善治的源泉動力,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在教化人、培育人、凝心聚力中的特殊作用,并結合新時代、新形勢,把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地運用到基層治理中去,凝聚起基層治理的精神文化力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圖/文:宮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