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向上向善的文化是我們做好基層工作的精神引領。近年來,文化大省山東致力于“美德山東”建設,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站在了時代前沿,推動了全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發起的山東省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主題報道活動將深入山東各地,展示“美德山東”建設給當地帶來的巨大變化,助力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順著中華大地,一條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串起中華千年商貿交通線,由此也衍生出了“臺兒莊古城”這一座繁華璀璨的千年運河古城。
盡管在抗日戰爭期間,臺兒莊古城在“臺兒莊大戰”中毀于一旦,但所幸,歷經棗莊市當地政府的匠心重建和創新發展,如今在京杭大運河湖畔,水波蕩漾深處,“江北水鄉”臺兒莊古城風韻依舊,令人神往,成為齊魯大地上如夢一般的存在。
匠心復原 再現古城風華
初秋,伴著微微細雨走進臺兒莊古城,昏暗的天色下,古城緘默佇立,磚瓦木梁上的斑駁印記不由得就讓人一晃像是踏進了時光之河,來到了清末民初的臺兒莊古城。
說起臺兒莊古城,不得不提到的是一段關于乾隆南巡的故事,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正月,康熙皇帝第六次沿京杭大運河南巡,途經臺兒莊。看著眼前的臺兒莊古城與“江南水鄉風光別無二致”,呈現出一派“商賈云集,夜不罷”的熱鬧非凡景象。康熙皇帝不由稱贊其為“天下第一莊”。如今,那塊曾欽賜御筆的“天下第一莊”牌匾仍高高掛在古城墻上。
的確,如其所言,根據相關史料記載,臺兒莊自古就是由近百條水街、水巷所形成的水巷縱橫、以船代步的古水城。特別是暮色低垂,初上華燈,古水城的魅力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可惜的是,1938年抗日戰爭期間一場“臺兒莊大戰”使它變成廢墟,古城遭受巨大創傷。
于是,重建成了幾代棗莊人的心愿。
為最大限度保護古城,重現古城風韻,棗莊市在臺兒莊古城重建上遵循“留古、復古、揚古、用古”的原則,將保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墻、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等歷史遺產進行修復,恢復“百廟、百館、百業、百藝”,“走出了古城保護的中國之路”。
從2008年到2016年,歷經8年匠心修復,棗莊市在廢墟之上又重新復原了一個古城,水街水巷,古老河道,北院、魯南民居、徽派建筑、水鄉建筑,小橋流水……在原址上重新“長”了出來,為世人重現千年風華。
文旅融合 打造旅游新高地
重建后的臺兒莊古城復原了其古韻風華,同時,以古城運河文化、紅色文化、魯南民宿文化資源為載體,結合非遺文化活態傳承、IP資源數字開發、“山東手造”產業化、文旅項目支撐等方面工作,臺兒莊古城有了新定位——“國際旅游目的地”,文旅結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臺兒莊古城與新時代接軌,真正得以“活化”在當下。
在臺兒莊古城,可觀古城韻味,可體驗多彩非遺,可賞朦朧夜色,可品南北美食,可一睹“乾隆皇帝巡游臺兒莊”風采,也可回首那段觸目驚心的臺兒莊大戰……引得游客絡繹不絕。
在臺兒莊古城,擺渡是其旅游體驗一大特色,每天夜里,總有眾多游客排隊守候,只為一覽江北水鄉古韻。
“江北水鄉,清波蕩漾;古城的故事幽幽淡淡地流淌;漿聲輕唱,從容安詳;我乘著船兒游在古城靜靜的水巷。”
暮色籠罩下,伴隨著船娘搖晃著船槳,邊悠然吟唱出的一曲《臺兒莊古城》小調,我們一行人坐在搖搖晃晃的船槳上穿梭前行,水波蕩漾,古城倒映在水里,光影交錯,眼中的一切就像是進入了“江北水鄉”的一場夢境。
水巷汪塘、古街石橋、亭閣樓臺在夜幕下如詩如畫。星星點點的燈光勾勒出不同風格的建筑輪廓,璀璨燈火將古香古色的亭臺樓宇、小橋流水裝扮得絢麗奪目。
直到進入“酒吧一條街”水域,酒吧里傳來一陣陣青春躁動的現代DJ音樂,才把人從夢境中拉回到21世紀的當下,不由得讓人感嘆:“這哪里是北方,分明是柔情似水的江南水鄉啊。”
夜幕下的臺兒莊古城,再現“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盛世景象,讓人難以忘懷。
千年運河仍在緩緩流淌,古城故事卻在不停更新。如今,重建后的臺兒莊古城,榮膺“齊魯文化新地標”榜首,被確定為全國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第一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山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在“山東省最具影響力十大景區”排行榜中,臺兒莊古城名列第三。古城內已落戶商家450余家,吸納近3500人創業就業;10年來累計接待游客近6500萬人次。
多彩“非遺+” 豐富古城內涵
大運河流經臺兒莊,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譬如流傳已久的魯南皮影戲,婉轉悠揚的柳琴戲,臺兒莊非遺竹馬會,炫美磅礴的“火龍鋼花”……
如今在臺兒莊古城內,每天都在上演豐富多彩的非遺表演,在歷史中漸漸式微的非遺在這里重新被“活化”利用,成為古城的“引流”項目。
白天,在臺兒莊古城船形街,源于棗莊地區的國家非遺柳琴戲每天都會響起,《白蛇傳》、《楊八郎》等經典曲目輪番上演,唱腔婉轉悠揚,動人心弦,既有魯南地方戲曲的內涵,又有運河號子的特色,令游客意猶未盡。
夜里,在臺兒莊古城復興樓前,融合運河文化和魯南元素的國家非遺“火龍鋼花”都會震撼上演,人在龍中舞,龍在火中飛,怒放的火龍鋼花劃破夜空,演繹出現場的炫美磅礴與壯觀,引得游客陣陣叫好。
而到了中國不同傳統節慶日,整個古城又會化作一個超級大舞臺,熱鬧輪番上演浴蘭湯、雙月鬧中秋、拜月大典、魚燈舞、舞獅、臺兒莊非遺竹馬會,呈現著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民俗盛宴。
這些是臺兒莊古城“非遺+演藝”的小小縮影。除此外,古城還通過旅游+非遺,非遺+,非遺+研學、文創、展館等多樣方式,為非遺尋求最好展現模式,真正讓“非遺”活在古城內,以此實現文化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融合。
經過多年沉淀,目前,景區已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棗莊基地、首個國家文化遺產公園、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國家版權貿易基地、“創造未來文化遺產示范單位”,入選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
歷經千年,那條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仍在緩緩流淌;歷經滄桑,那座承載華夏文明的臺兒莊古城歷經浴火重生,還在悠悠訴說過去和未來的故事。
大運河還在流淌,臺兒莊古城的故事就沒有結束……(文:夏憶 圖:臺兒莊古城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