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素以“孔孟之鄉、運河之都”聞名的濟寧,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過去10年,濟寧精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篇大文章,全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新標桿。
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于9月26日至28日舉行,從1984年開始到今年,孔子文化節已經走過了38載光陰。首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于2010年舉辦,迄今也歷經12年。
孔府印閣副總經理孔祥泉是孔子第75代孫,在他看來,孔子文化節已經成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在世界文化版圖中也有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孔孟之鄉、運河之都、文化濟寧”。9月30日,“山東這十年·濟寧”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濟寧市委書記林紅玉用這12個字,介紹自己的城市。“濟寧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發源地”。他說,這十年,濟寧充分發揮文化底蘊厚重、資源稟賦獨特的優勢,全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示范區。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誕生了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和子思子等先賢的濟寧,近年來一直在解答如何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道時代命題。林紅玉說,濟寧市將深入實施文化“兩創”戰略,奮力建設全國一流文化名市,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
當孔子遇上“元宇宙”
三天時間里,2022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第八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舉辦了多場與孔子有關的論壇、演出活動。孔祥泉感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孔子文化節和尼山論壇,增添了不少高科技元素。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9月26日晚,“孔子與世界思想家”大型沉浸式光影秀。以星空為幕,利用光影藝術、樂音、舞蹈表演、噴泉特效、無人機、煙火等合成編配,光影秀呈現出從尼山走向世界的孔子畫像,還演繹出鳳舞尼山、論語書卷等諸多畫面。
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濟寧市舉行祭孔大典
歷年的孔子文化節和尼山論壇,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當天舉行的祭孔大典,都是重頭戲。今年的“云祭孔”新聞發布會上,采用元宇宙元素打造了一個云端會場,參會嘉賓點擊“換裝”,一秒實現“在線變身”;按下“傳送門”,瞬間實現“場景穿越”。
“近年來,我們每年聯合舉辦云祭孔,核心內容就是在網上開展各種紀念、祭祀孔子及儒家先賢的活動,將線下的活動在線上呈現,讓更多的人以更靈活的方式參與到文化傳承發展中來。”濟寧市文化傳承發展中心主任張波說,中華傳統文化如何彰顯時代價值,又如何在時代中煥發光彩,這是濟寧市文化傳承發展中心一直思索的問題。此次元宇宙新聞發布會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嘗試,也是對“云祭孔+”品牌的進一步提升和培育。
孔祥泉所在的孔府印閣,以石為紙,以刀為筆,致力于傳承中華傳統篆刻文化。不過,隨著電子密碼、人臉識別等技術的興起,使用印章的人越來越少。
孔祥泉回憶,2008年起,孔府印閣開始走線上銷售渠道,在直播間里講解“一石一世界,一印一乾坤”中的奧妙,還開發出刻有二維碼的裝飾用玉璽、兼具照明功能的印章臺燈、融入胎毛的印章吊墜等新產品,小小印章再度火了起來,目前年產值億元左右。
孔府印閣生產的印章成為傳統文化的載體,目前年產值億元左右
“印章不僅是一門手藝活,還是傳統文化的載體,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發展才能傳承并弘揚好這門技藝和文化”。孔祥泉說。
傳統文化傳承必須與時俱進,這也是孔子博物館專職副書記孔淑娟的感受。孔淑娟是孔子第75代孫。“孔子博物館2019年開館以來,我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怎樣讓塵封的70萬件孔府藏品活起來,可觀、可感、可體驗?”
孔子博物館位于曲阜城中軸線南端,與世界文化遺產“三孔”(孔廟、孔林、孔府)相呼應。孔淑娟說,開館三年多來做了大量數智化嘗試,比如官網開通云孔博專欄,設置VR博物館和數字專欄,云端展示數字文物的二維高清照片和文物三維圖像,推出了十多個系列數百款特色文創產品,“讓文物真正活起來,能夠更好地展現生活中的儒學,更好地吸引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登峰”與“落地”
由孔子博物館一路向北,孔廟正南門500米處,一處掩映在鏤空花墻后的建筑群,是1996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孔子研究院。前不久,由孔子研究院策劃打造的《尼山儒學文庫》面世,這套叢書聚焦儒學思想的正本清源和多元文明對話,集結了國內外十幾位儒學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像這樣的高端學術著作,孔子研究院近幾年已編纂推出一百多部。
著名學者、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楊朝明是《尼山儒學文庫》主編,自1981年考上曲阜師范大學歷史系,他就與孔子儒學研究結緣。“發揚優秀傳統文化既要‘登峰’,又要‘落地’。”他說。
“登峰”是指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孔子儒學進行正本清源的研究,“‘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只有對歷史流傳下來的儒家典籍進行系統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孔子思想,弄清儒學文化。”楊朝明說。
在濟寧,從事傳統文化理論研究的不僅有孔子研究院,曲阜師范大學、孟子研究院、曾子研究院等機構也都是儒學研究高地。“加強研究闡發”,在“山東這十年·濟寧”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林紅玉表示,十年來,濟寧實行跨部門、高校聯合攻關機制,“加強與國內外儒學研究機構、高端智庫的聯合協作,匯聚曲阜師范大學、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孔子研究院、孟子研究院等全國知名儒學研究教育機構,儒家文化研究闡發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孔府的衙署和內宅之間有一堵照壁墻,上面雕刻著一幅《戒貪圖》。2015年起,這里成為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現場教學點。
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干部政德教育有機融合,讓學員在《戒貪圖》這樣的實景實情中領略“修齊治平”的政德智慧,這是濟寧的傳統文化“落地”嘗試,截至目前,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已累計承接中央和省部級各類班次1664期,培訓學員9.2萬余人次。
孔淑娟認為,館藏文物的數智化嘗試,也是傳統文化傳承的“落地”探索。“以館藏文物為依托,將研究成果轉化為陳列展覽、社會教育、學術交流、文創開發等多種方式,讓學術更接地氣、更有人氣,讓豐厚的文化資源活起來”,她說,經過3年的探索和實踐,“孔子課堂”社教品牌舉辦活動逾1000場,“特別是‘孔子學堂進校園’活動,通過定期走進校園開展書法課程、經典誦讀等活動,影響孩子一生的文化啟蒙”。
山東省“新時代好少年”、濟寧學院附屬中學紅星校區初三學生謝上德感受到了“孔子學堂進校園”的魅力。她說,論語等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是他們的必修課,老師還把課程跟英語教學結合起來,前不久她剛寫了一篇英語作文,談司馬光砸缸的感受。
謝上德說,自己的名字蘊含了家人對傳統文化的厚愛,“上德”兩個字,分別取自《易經》和《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她發現,自己生活的城市“北傍佛都招彩鳳,南靠運河臥蛟龍。西枕梁山英雄夢,東聆圣城讀書聲”,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有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的曲阜古城、全國三大古殿之一的孔廟、全國四大酒樓詩榭之一的太白樓,還有冠絕天下的漢畫石刻和貫穿南北的京杭運河,孔子、孟子、顏子、曾子等先賢都是她的“老鄉”。“仿佛到處都有孔子的影子”,她說,不論是小學教室的楹聯,還是中學每天都走的石板路,都刻有論語中的經典名句。她覺得,謙謙君子長身鶴立、三千弟子手捧竹簡高聲吟讀的場景,在這里似乎已存在了幾千年。
和為貴
10月4日,九九重陽敬老節。曲阜石門山鎮西焦溝村“幸福食堂”里,大廚正燒制土豆燉紅燒肉,志愿者們包著多種餡料的水餃。“這個三鮮餡兒是張士蘭大娘點的,這個白菜豬肉的是張常英大娘點的。老人想吃啥餡,咱就給他們包啥餡兒,讓老人吃得高興。”西焦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樹亮說。當天,附近小學的學生也把自己制作的裝有茱萸粉、菊花的香囊,送給老人,祝福老人身體安康。
西焦溝村是曲阜“幸福食堂”的發起地。目前,曲阜60個村(居)建有“幸福食堂”,濟寧全市的“幸福食堂”已有277個。70歲以上老人每天花5元錢,就可以吃兩頓飯,有葷有素。“俺現在到飯點兒就來食堂吃,還能和老鄰居們拉拉呱,日子過得可舒坦了!”西焦溝村85歲老人倪建英說。
“幸福食堂”里,70歲以上老人每天花5元錢,就可以吃兩頓飯,有葷有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來,濟寧著力培育和善向上、友愛誠信、謙和尚禮的儒韻民風,創新文明實踐模式。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所有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均打造了“幸福食堂”、“雛鷹課堂”、“蒲公英講堂”、“儒學講堂”、“結婚禮堂”的“五堂模式”,4750個村(居)全部設立“和為貴”調解室,糾紛調解成功率達99%以上。
濟寧市任城區濟陽街道魯抗家園小區是一個常住人口4000多人的老小區,“前些年,小區矛盾糾紛比較多,一年怎么也有100多起。‘和為貴’調解室成立以來,不論是家庭矛盾還是鄰里糾紛都少多了,再也沒有人因為這些事掛110了”。小區黨支部書記何國珩說。
任城區濟陽街道魯抗家園小區的“和為貴”調解工作室
走進該小區的“和為貴”調解室,立柱上寫有一個大大的“禮”字,“《論語·學而篇》中提到‘禮之用,和為貴’,中華文化崇尚和諧,‘和’不僅能以文化人、化解矛盾,也能聚起人們的精氣神。”何國珩認為,“儒韻民風能讓無知的人變有知,容易沖動的人學會思考,讓貪小利的人看長遠”。
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黨支部書記武波也覺得,優秀傳統文化對基層社會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這幾年,我們村一直是零糾紛,村民們之間的矛盾不是沒有,而是及時化解了。2018年開始,每年年底,我們都會舉行‘好鄰居有話你就大聲說出來’活動,鄰居們挨著坐,拉拉呱,平時有什么‘疙瘩’都解開了。”2021年,該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老三孔”與“新三孔”
“一對新人喜登華堂”,隨著婚禮司儀的一聲長腔,身著傳統婚服的新郎和新娘走入禮堂,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對拜、飲合巹酒,向賓客發喜糖。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座賓客都是駐華使節。9月27日,駐華使節齊魯文化行走進曲阜尼山鎮魯源新村,體驗中式傳統婚禮。
“簡直是太震撼了。”斐濟駐華大使館二等秘書阿美莉婭·叢波娜說,“豐富的文化和傳統世代傳承,這絕對是段富有色彩的文化經歷。我也非常開心,自己第一次擁有了這種經歷”。
曲阜尼山鎮魯源新村,來賓體驗中式傳統婚禮
魯源是千年古村。村黨總支書記劉承彪說,原來村里基礎設施比較差,是一個標準的“空殼村”。2015年后,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館、尼山世界儒學中心等重大文化項目相繼落成。全村也整體搬遷到孔子誕生地尼山腳下的魯源新村。
新村建設融入了傳統文化元素,可以到“孔子郵局”制作電子明信片,到“漢風藝術館”里體驗線編技藝,在“孔府小吃”里品嘗傳承千百年的孔府美食,在“徐弓坊”里體驗投壺射箭,到“文化禮堂”觀賞傳統中式婚禮……“這些富有傳統韻味又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使儒學美德示范街成為村里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陣地,開放以來,游客和村民爭相來‘打卡’”。劉承彪說。
濟寧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魯源新村的變化,是濟寧市文旅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們創新文旅融合模式,建成啟用尼山圣境一期、孔子博物館、孟苑等牽引性項目,孵化壯大三孔文旅、尼山文旅、孔府印閣等一批重點文化企業。”
數據統計,濟寧研學旅游產業集群、全媒體教育服務產業集群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今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98.8億元、位列全省第5,精品旅游產業增加值增速全省第2,規模以上文化企業達244家。
該位負責人稱,在文化“兩創”的帶動下,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涌現,《圣水河的月亮》《歲月》等先后榮獲文華獎、群星獎、金菊獎。
前不久,在“第三屆中國短視頻大會”中,30秒濟寧文旅宣傳片獲得形象宣傳類年度一等獎第一名。“現在到濟寧旅游,不僅為游客開啟品鑒之旅,更將為游客呈現特色民俗文化全新體驗。”該位負責人說,以“孔府、孔廟、孔林”為代表的“老三孔”煥發新生機,以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尼山圣境為代表的“新三孔”綻放新魅力。“新三孔”與“老三孔”讓古今文化得以傳承與跨越。
濟寧市委書記林紅玉說,濟寧市持續提升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影響力、國際傳播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制定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示范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率先在曲阜市、任城區、泗水縣、鄒城市高標準打造100個示范點。成立濟寧孔子文旅集團,高標準承辦2022山東省旅游發展大會、世界文化旅游名城論壇,微山湖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尼山圣境成為山東文化旅游新地標,全市A級景區達到99家,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通訊員/圖:王姝 姚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