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近年來,東平縣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牢守耕地保護紅線,從積極探索“田長制”“耕地保護一張圖”再到土地整治,做足耕地保護文章,努力構建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保護新格局,讓每一寸耕地成為豐收的沃土。
東平縣積極推行“田長制”,讓農田“主人”自我加壓管理,確保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東平縣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田長制”實施方案》中,根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布局建立以村為基礎的網格化管理機制,確定縣、鄉、村、地塊四級田長臺賬,明確各級田長2830人,讓每一塊田地都有“監護人”。
“人防+技防”助力耕地保護長出“數字化牙齒”。東平縣投資100余萬元建立“田長制”系統監管平臺,將全縣自然資源業務數據與視頻采集網絡進行深度融合,通過“高空看、智能判、地上查、網上管”實現耕地管護工作的全覆蓋。同時,該縣還利用“田長制”管理平臺和“慧管田”APP建立巡查機制,各級田長開展巡查檢查,及時上報查處轄區內違法占用耕地、破壞耕地等行為,現場進行地類核實、問題上傳、巡查記錄。
數字賦能,構建智慧耕保新格局。東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衛星遙感下發數據、耕地流出圖斑信息等安裝到平板電腦,通過與歷年變更調查數據、衛星影像及在建項目信息等基礎數據比對,應用平板電腦數字賦能和精準定位測量功能,落實耕地保護巡查整改任務。
為保障鄉鎮和村級領導干部了解轄區范圍內耕地情況,東平縣在全市率先啟用“耕地保護一張圖”,利用最新遙感監測影像,制作紙質版并下發縣、鄉鎮(街道)、村三級耕地版面1460張,淺黃色耕地和深黃色基本農田區域在“一張圖”上界限明確、一目了然。
為讓“耕地保護一張圖”應用到實處,東平縣充分發揮鄉鎮(街道)黨政同責職能,延伸到全縣700多個村居,將耕地保護任務帶位置及時下發至村居,讓每一個村居負責人都清楚明白轄區內耕地保護要求和目標,層層壓實耕地保護責任。
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就是保護生存根本。東平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各鄉鎮密切配合,利用“國土調查云”及“慧管田”APP第一時間將耕地流出圖斑整改任務共享至鄉鎮,各鄉鎮結合作物種植時間、種類和周邊生產條件等情況,逐圖版建立整改臺賬,確保全部違法問題“清零”,2022年完成耕地流出圖斑整改面積約1.2萬畝,季度遙感監測圖斑整改約0.24萬畝。
據土地變更調查數據顯示,東平縣2020年耕地91.111萬畝,2021年耕地92.1348萬畝,2022年耕地93.2594萬畝,耕地總量實現兩連增。
整改過程中,東平縣始終注重統籌兼顧,堅決杜絕“簡單化”“一刀切”,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復耕后通過流轉至合作社或種糧大戶,使村集體、群眾長期受益,確保問題不反彈或撂荒,同時做好政策結合,讓復耕后的地塊能夠享受到國家種糧補貼等惠農政策,讓群眾得到看得見的實惠。
耕地保護,人人有責。近年來,東平縣恪守“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可持續發展理念,積極創新宣傳手段,不斷拓展宣傳平臺,通過“線上+線下”“傳統報刊+新媒體”等形式廣泛宣傳耕地保護政策,推動耕地保護意識不斷向基層延伸。
如今,公路旁、田間地頭、村社活動場所、辦公場地都有耕地保護的宣傳標語、視頻。守護好“口糧田”,才能端穩“金飯碗”,正在成為東平縣由上到下的共識。
今年3月,東平縣被省自然資源廳和省財政廳評為2022年度省級耕地保護激勵縣,獎勵資金1500萬元,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200畝。(井鳳翔、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