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
位于山東省泰安市的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泰安港公鐵水多式聯運物流園區一派繁忙景象:園區內,一輛輛新能源汽車繁忙穿梭;鐵路站場,閃亮的烏金被送進翻車機的黑色臂膀;一聲悠揚的汽笛將我們的視線吸引到美麗的大清河畔,一艘艘載滿貨物的貨船即將乘風遠航……
兗礦泰安港公鐵水多式聯運物流園區建成于2023年12月,是國家級綠色、智能、高效的現代化公鐵水物流示范園區。作為山東省委、省政府煤炭儲備能力建設規劃的核心基地,兗礦泰安港占地面積1800畝,投資30多億元,項目入選“山東省重大項目名單”。一期建有千噸級泊位5個,2.5萬噸圓筒倉4個,10萬噸自動化圓形料場4個,鐵路專用線鋪軌總長度23.4km,具備接卸萬噸大列、集裝箱能力,靜態儲煤能力50萬噸,年貨物吞吐量可達3200萬噸;二期項目建設全面鋪開,計劃今年6月建成投用,倉儲能力達到200萬,成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助力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樞紐。
兗礦泰安港公鐵水物多式聯運流園區開園運營以來,面對新人、新事、新設備及增儲保供、雨雪天氣、節日假期等諸多實際情況,園區干部職工主動作為、苦干實干、多措并舉,從生產組織方案、人員配備、調機運用、應急處置等各方面入手,完善作業流程,消除安全隱患,全力確保運營安全。
多式聯運,打造貼心服務。汽運、航運、鐵運,儲煤、配煤、運煤,兗礦泰安港公鐵水物多式聯運流園區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雄厚的實力,充分發揮大宗物資多式聯運運輸優勢,不僅提升了園區運能,為客戶大幅降低運輸成本,而且助力企業響應國家“公轉鐵”“公轉水”政策號召,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截止3月17日,兗礦泰安港請車來煤56列,化肥來船1艘,累計吞吐量達36.92萬噸,其中集港量21.14萬噸,疏港量15.78萬噸。通過鐵轉公方式,完成地銷汽運3525車,運量12.68萬噸,通過鐵轉水方式,完成水運裝船29艘,運量3.1萬噸,跑出了多式聯運“加速度”。園區致力于深入剖析內外部市場環境因素,系統梳理園區周邊半徑百公里、瓦日沿線、運河沿岸、長江中下游范圍內的目標客戶群體,根據業務開展情況繪制出《兗礦泰安港省內客戶布局分析圖》,并完善兗礦泰安港、兗礦濟寧港、航運公司“兩港一航”戰略布局區位圖。按照“貼近市場、服務用戶”原則,針對不同流向、不同運輸方式、不同服務需求的客戶群體,通過量價聯運和一戶一議價格政策,幫助客戶制定最優物流總成本解決方案,成功與華能燃料、中聯水泥、潤銀化工、陜西西能、江蘇中運、榆陽智慧等8家企業完成2024年度園區轉運服務合同簽訂,年度中轉合同量達320萬噸。目前正與另4家企業進行商務洽談,意向年度中轉運量可達380萬噸。
智能發展,實現綠色安全。兗礦泰安港公鐵水物多式聯運流園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構建綠色運營場景,依托智能化管理平臺,將復雜的生產作業流程變得簡單智能。開展“一拍得”運輸服務,司機線上接單,手機掃碼即可入園,裝卸、過磅無需下車,全程僅需7分鐘;通過智能煤流控制系統實現一鍵式煤炭轉運,貨物轉運過程全部采取封閉式作業,鐵路、港口、陸路聯運“零換乘”,做到“運煤不見煤、送貨不見貨”。聚焦“少人化、無人化、數智化”建設,園區以“一中心、四平臺”搭建起“智”空間、“慧”服務的智慧智能園區,實現無人值守、自動裝卸、全程集控,與同類港口相比減少用工200余人,不僅減少了人力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更確保了安全生產系數。運營以來,園區建立完善各類管理制度65項,其中安全技術管理制度13項。面對分流劃轉人員占比大的實際,以“老帶新、一帶二”方式加強員工實操技能培訓,同時將“每日案例警示教育學習”作為一項必修課。3月份以來組織全員開展安全第一課、各類培訓、警示教育活動共8次,辨識安全風險202項,自查問題89條,各類風險管控措施制定率達100%。
目前占地312畝,概算投資6.3億元的二期項目建設正在如期進行,二期項目主要建設3座總儲量為130萬噸的條形料場,項目建成后與一期項目形成統一整體。截止目前1號料場整體施工完成50%;2號料場整體施工完成25%;3號料場整體施工完成10%。(通訊員/圖: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