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記憶里的老街樸實無華,那些街景對兒時的我來說習以為常。如今再看老街時有了很多新視角:保護后的街區傳承了古老的基因,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2日,無錫市梁溪區作協主席、無錫地方文化研究學者阮夕清在談到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時表示。
從江蘇無錫南長街、南下塘,步行至清名橋,再乘船泛舟大運河,行船至窯群遺址博物館等地,一路走來中新網記者發現,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遺存眾多、古跡串聯,到此觀光的游客絡繹不絕。
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一景。徐珊珊 攝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內文物遺址集寺、塔、河、街、窯、宅、坊、弄、館等眾多人文景觀于一體,涵蓋了江南民俗文化、民族工商業文化、水弄堂文化、古建景觀文化等多種形態,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歷史上,無錫手工業相當發達,燒窯業、造船業興盛一時,冶鑄業發端較早。從宜興紫砂壺,到惠山泥人,制窯歷史源遠流長。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如今就是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一處“網紅”旅游景點。
在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阮夕清介紹,得以完整保存的窯還有19座。“通過這些古窯集群,當代人可以追溯想象600多年前古人勞作的場景,無錫的制窯歷史和古運河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也是歷史記憶的一部分?!?/p>
圖為阮夕清。徐珊珊 攝
除了對古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保護,阮夕清表示,當地還想了一些辦法來“活化”這些古窯,例如開展親子研學活動,讓孩子們到此手工體驗幾百年前的古人如何燒窯,讓更多年輕人傳承燒窯技藝等。
“我在這里長大,沒想到家門口會變得如此熱鬧,有如此多的打卡點,到處都是游客?!痹谌钕η蹇磥?,600多歲古街古窯走紅背后是中華文化的活化與傳承。(邵燕飛 徐珊珊 朱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