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位于北京市延慶區的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的代表,也是中國開放最早的長城主題景區。記者28日從北京市延慶區獲悉,該區將以八達嶺長城為核心,整合水關長城、古長城、花家窯長城等資源,打造世界級長城大景區,擦亮文化“金名片”。
北京長城作為中國有長城分布的1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中保存最完好、價值最突出、工程最復雜、文化最豐富的段落,在北京境內自東向西蜿蜒經平谷區、密云區、懷柔區、昌平區、延慶區、門頭溝區等6個區,長城墻體全長520.77公里。
長城因修繕保護得以延續旺盛生命力。2021年,北京在全國率先啟動長城保護研究性修繕項目,延慶區大莊科段長城是首批試點項目之一,以3號、4號敵臺以及2號敵臺至5號敵臺之間400米墻體為主要修繕范圍。
多學科介入成為研究性修繕的創新亮點之一。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建筑大學教授湯羽揚團隊負責推進大莊科段長城項目。湯羽揚表示,與以往工作不同的是,該項目在啟動之初便形成協同模式,以考古發掘為開端,多學科研究為手段,數字化跟蹤記錄為保障。現場工作時,考古、測繪、結構、材料、植物等多學科研究團隊協同推進。
與此同時,大莊科段長城項目首次將全過程數字化記錄應用于長城保護工作,形成可追溯的全周期數字檔案,并利用相關成果生成動畫模型,生動再現了考古發掘和保護修繕過程,為同類型長城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也為長城遺產的后期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除研究理念創新外,以無人機為代表的先進科技也在長城保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市延慶區長城管理處景區管理指揮科工作人員李濤最近忙著搭建八達嶺長城保護智慧平臺(下稱智慧平臺)相關工作,經常要拉著其他工作人員探討基站選址、施工路線以及無人機巡查路線等問題。
李濤表示,智慧平臺將利用無人機飛行建模、AI、計算機圖形創建等技術,繪制核心景區高精度物理數字仿真地圖,全面呈現文物建筑、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周邊道路等景區面貌。
智慧平臺還將接入客流監測系統、網絡通信系統、監控廣播等系統,對景區進行數字化覆蓋,做好旅游設施智慧化建設。部署升級無人機反制系統及無人機長城沿線文物巡控系統,對景區內全部無人機進行統一管控,豐富無人機運輸、巡控、救援等應用場景,對長城保護、文化旅游、運營決策、智慧管理等發揮促進作用。
在修繕保護與技術賦能基礎上,為講好長城傳承利用新故事,記者28日從北京市延慶區了解到,該區發布一項行動方案,提出圍繞“一軸、三線、四區”,打造世界級長城大景區。
其中,一軸是八達嶺長城大景區貫通連接軸,東起川字一號臺,西至花家窯長城。到2026年底,打通八達嶺長城至居庸關長城文化主題游徑(延慶區段),建成長城大景區,延慶區長城開放范圍達到全區長城總長度的10%。三線是傳統觀光線路、主題線路、全程穿越線路,四區是四個精品服務區。
北京市延慶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侯琳表示,正逐步擴大八達嶺長城延長線開放區域,探索開展探險穿越、長城研學、旅拍等,豐富長城文旅新體驗,進一步提升長城文化的吸引力和活力。(記者 陳杭 呂少威 徐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