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長頸瓶、觀音瓶、石榴瓶……隨著窯門開啟,一件件界首彩陶映入眼簾,流光溢彩、精美絕倫。
“燒制這批彩陶要歷經72道工序,歷時3個多月?!苯缡撞侍諢萍妓囀屑壏沁z傳承人盧一林望著燒出的“寶貝”滿意地說。盧一林生于安徽省阜陽市界首市田營鎮上的制陶世家,家族成員多擅制陶。
界首彩陶燒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界首市田營鎮一帶,穿境而過的沙潁河帶來制作彩陶的重要原料——黃膠泥。當地人世代與黃膠泥打交道,以其制器、繪刻花紋、燒制成形,孕育出界首彩陶。
曾經,田營鎮一帶集中有13個窯口,人們燒制彩陶日用品自用或售賣,一度成為當地支柱產業。當地還將繪刻吉祥紋樣的彩陶壇子作為陪嫁品,寓意幸福美滿、后代繁榮。
隨著工業制品的普及,彩陶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場景,多作為藝術品用于欣賞、贈予,加之多數年輕人選擇去大城市發展,鎮上制陶人越來越少。
2006年,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讓技藝傳承下去,當地傳承人與政府求新思變,努力讓界首彩陶窯火延續。
在田營鎮韓樓村,一處別致的院落被打造成界首市彩陶博物館,博物館負責人邢淑芹是界首彩陶燒制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館內不僅有大師名家的創新之作,還有彩陶老物件,讓參觀者了解界首彩陶的“前世今生”。“這里還有陶藝體驗室,也能提供住宿,每逢暑假就有師生過來研學?!毙鲜缜壅f,她希望有更多人能到田營鎮,把彩陶文化帶出去。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盧群山是盧一林的堂兄,從小靠家族內部傳習掌握這門技藝,他認識到,要想傳承好,就要讓更多人有機會學習。于是他在界首市城區的工作室內設立非遺傳習所,現有7位老師免費為愛好者傳授彩陶技藝。
為了給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培養年輕專業人才,2016年,安徽阜陽科技工程學院設立界首彩陶傳統工藝專業,目前已培養近百人?!白畛跏且驗榕d趣而學習,現在感受到傳承非遺的責任在身,所以更要精進技術。”安徽阜陽科技工程學院學生宋留祥說。
位于市區的界首市陶藝公園里,藏著許多彩陶元素,兩處彩陶體驗坊成為附近居民親子游的好去處。在界首市文化館,講解員為觀展者科普彩陶知識,并定期舉辦“非遺進校園”活動,讓界首彩陶文化走近學生。
在推動體驗與傳承的過程中,界首彩陶也在創新中發展。界首彩陶刻畫紋樣由傳統的花鳥魚蟲、戲劇場景,到表現科技發展、中外友誼等,題材日趨多元。
在邢淑芹看來,界首彩陶源于生活,如今就要回歸生活。她設計了飾品、筆筒、餐具等界首彩陶文創產品,還接受定制,受到消費者喜愛,讓界首彩陶燒制技藝以創新的形式展現在人們眼前。
田營鎮上的彩陶窯火越燒越旺,就像在經歷一場美麗的“窯變”,界首彩陶在繼承和發展中更加多姿多彩、煥發生機,“繪”就出新的芳華。
文字記者:賈稀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