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蔣集鎮認真貫徹落實市縣關于加快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主動融入全市“一院四中心”番茄產業布局,規劃建設占地1500畝的“泰山番茄”蔣集鎮產業示范園,總投資1.68億元,著力打造番茄全產業鏈生產要素集聚區、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
創新“合作模式”,構建產業發展共同體
“泰山番茄”蔣集鎮產業示范園項目由泰山農業發展集團、壽光美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東泰樂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蔣集鎮政府共同建設,分別占股60%、25%、10%、5%,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打造產業發展利益共同體。一是解決“誰來投”的問題。泰山農業發展集團公司投資3000萬元,用于大棚工程建設、土地租金等各項開支需求,保障園區建設資金需求。二是解決“誰來管”的問題。壽光美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揮專業技術優勢、管理經驗,負責項目規劃、建設和后期運營,有效避免了大棚“建不好”、番茄“種不好”等問題。三是解決“誰來兜底”的問題。山東泰樂源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兜底收購園區種植的番茄,確保種植收入不受產量、市場等因素影響,為番茄產業發展上了保險。四是解決“誰來服務”的問題。蔣集鎮政府負責土地流轉、電力用水等基礎條件保障,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園區“四方合作、利益捆綁”,形成產業鏈發展閉環,確保番茄能夠種得好、賣得好。
注入“科技動能”,推動標準化產品管理
產業園堅持“三高”理念,聚焦提高泰山番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一是打造“高標準”大棚。大棚統一按照長114米、寬14米的規格建造,后墻加裝7層保溫,加大下彎弧度,大棚跨度達到14米、高度達到6米,解決了棚體使用年限短、大雪壓棚等問題。二是投入“高科技”產品。引進生態農業“四位一體”高產優質栽培、“二氧化碳氣肥”“智慧轉光農膜”、可再生清潔能源甲醇智能化供暖等先進技術,有效降低作物生病率、提高番茄產量及含糖量、提早番茄上市時間。三是實現“高質量”管理。配備智慧化物聯網系統,棚內各項指標均按生產標準控制,相關數據可傳輸到園區平臺進行分析,實現了番茄生長環境的“一屏統管”。
譜寫“改革新篇”,打造全鏈條產業模式
持續推進番茄產業由種植端向銷售端、加工端延伸,打造“從一粒種子到一瓶果汁”的泰山番茄全產業鏈條。一是做強品種培優。聯合縣域內泰山番茄優特新品種種植試驗基地、巴夫農業產業園,搭建番茄品種篩選、育苗和新品種示范推廣于一體的科技平臺,培優番茄種苗。二是做大專門市場。以分級銷售為遵循,首選20%~30%的優質果銷往國內一二線城市或出口東南亞等國家,打通高端市場。以“兜底式”收購為依托,與山東泰樂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收購協議,以不低于市場的價格將剩余果全部收購并進行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確保產業園“旱澇保收”。三是做優文旅產業。堅持以現代農業為基底,引導園區開發旅游元素,搭建研學教育實踐基地,為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農科教體驗、觀光游賞、度假休閑等特色服務。
鋪就“共富之路”,推動集體村民雙增收
圍繞發展壯大泰山番茄產業,創新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探尋“共富密碼”。一方面,帶動村集體增收。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勞務公司(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勞務”的運營方式,由美瑞公司根據生產需要點單,勞務公司(合作社)服務隊接單,統一派遣工人參與項目建設和蔬菜種植管理,預計公司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5萬元。另一方面,帶動農民致富。探索“務工式”“承包式”聯農模式,村民可就近到產業園打工,普通工一天收入能達到80元,技術熟練工一天收入能達到120-150元;對有承包意愿的農戶,經美瑞公司統一培訓合格后,可承包4—5個大棚,由運營公司提供統一種苗、肥料、藥品、技術、管理服務,每個棚可為農戶增收10萬元。通過利益聯結,將更多收益留在了農村、留給了農民,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機制保障。(來源:寧陽縣蔣集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