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新泰市的山東潤通齒輪集團有限公司2號生產車間,只見自動化機械手臂靈巧揮舞,精準高效地執行著生產指令,產線上變速箱齒輪、差速器殼等產品陸續下線。
在一條由四臺機器組成的半軸齒輪自動化生產線旁,只有一名工人在忙碌。“放在以前,這條線至少需要七八個人。”公司辦公室主管李霞說,通過數智化改造,高科技設備已成功取代部分傳統的人力操作,成為生產線上的“得力干將”。據了解,該車間共有35條智能化生產線,100名工人每天能生產4萬余件產品,要在以前,完成同樣的工作至少需要500人。
技術改造是激發企業旺盛生命力的關鍵密碼。在新泰,技改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也為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大動力。通過技改擴規和轉型升級,企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新質生產力正在蓬勃興起。
主動求變探尋發展新空間
潤通齒輪的數智化改造,讓企業生產的減速齒輪齒向精度由原來的六級提高到四級。“從上端到下端,平行誤差不超過0.7微米,按照國標來說就是四級精度,我們現在已經達到0.1微米,屬于航空齒輪級別,實現行業領先。”姜勇介紹,這一改變,為企業成功打開了新能源汽車市場。
現在,企業生產的純電動商用車齒輪已經批量生產,成為中國重汽、廣西方盛、蘇州綠控等國內新能源商用車巨頭的戰略供應商,企業每年從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創收5000多萬元。今年,潤通齒輪正向“單項冠軍”發起沖刺。上半年,企業實現銷售收入7.6億元,同比增長17.1%。
當前,潤通齒輪數智化改造的腳步沒有停止,正在積極創建5G數字工廠。“未來,我們會將整個企業管理系統全面融進智能手機之中,從設備運營到人員配置,從物料庫存到財務管理,乃至整體管理概況,皆能一手掌握。”在企業5G數字工廠的中控室內,李霞向筆者描繪了這樣一幅企業發展的藍圖。
數智化改造煥發蓬勃活力
“以前我們生產中高密度纖維板,要將原材料變成粉末狀,再使用膠進行粘合。新的生產線則是將原材料切成片狀粘合,用膠量比原來減少60%多,更加綠色環保,甚至可以實現零甲醛。”山東新博木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凱介紹說。
得益于泰安市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新博木業與12家行業頂尖設備制造商聯合研發創新,建成了全國領先的規格最全、品控最嚴、智能化水平最高端的板材生產基地,產品控制精度達到0.01mm。
“0.01mm相當于頭發絲的1/6。”王凱說道,現在的國際標準是0.1mm,但在衛星發射領域,客戶要求的板材精度是0.01mm。為了研發板材精度,公司與亞聯機械有限公司和蘇福馬集團進行合作,在日照上了一條年產22萬立方米的生產線,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日照生產線達到了0.02mm的產品精度,但還未滿足客戶需求。2023年,新泰公司新上年產60萬立方米生產線并在2024線4月份成功研發出精度在0.01mm的板材。“我們的生產流程和工藝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和傳統企業相比,生產效率提高了60%,生產成本降低40%。”王凱說道。
科技創新厚植新質生產力
看得見的好處讓企業更加堅定轉型的決心。山東博宇重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知名的壓力容器及環保換熱設備生產企業,多年來一直專注于環保換熱設備的研發、制造和安裝。“我們的二期廠房可生產大氣環保治理設備1000套,年產3萬噸左右。”山東博宇重工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強說道,公司一期智能化水平比較低,二期公司應用智能化設備和智能化軟件實現智慧工廠,與此同時,公司與山東省科學院激光所合作研發螺旋板換熱器智慧生產線。“目前生產一臺螺旋板換熱器需要15天,二期投產完成技改之后,只需要6小時。”張強強在提及這一變化時,臉上難掩激動之情。這樣的效率提升不僅大大縮短產品交付周期,還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作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博宇重工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企業技術研發投入。據悉,2022年公司研發投入為1084萬元,而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飆升至4235萬元,研發投入占比達10%。“公司計劃2024年產值達到8億元,2026年產值達到30億元,2028年產值達到50億元。”張強強說。(文:崔東旭、黃國梁;攝影:司剛)